一個知識,溫三次,記一世

03/31/2023

登入網上銀行服務時,電腦需要我輸入手機實時顯示的「驗證碼」。這些驗證碼通常六個數目字,我一邊看電話一邊喃喃自語唸着。成功登入,我便把這些數字忘記得一乾二淨。在我喃喃自語記着的過程,我便用着我的「工作記憶」。

另外一些數字,例如家人的手提電話(甚至中學同學的家居電話,當年手提電話還未興起),我卻至今牢牢記得,因為這些數字已存到我的「長期記憶」。這些記憶記了超過廿年,而我很有信心往後也可毫不費力地記起這些資訊。

如果回顧當年的中學生涯,我還有很多「長期記憶」。當年我特別喜歡讀中文(初中)/中國語文及文化科(高中)。那時需要背誦文章以回應題目。我記得當年背過的木蘭辭、燕詩、花潮丶陋室銘丶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至今仍背得上好幾句。

中學和小學階段,需要背誦很多知識。這過程就是將「工作記憶」轉為「長期記憶」。把知識轉化為長期記憶,這些知識就是「屬於你的」,就好像將文字清晰寫下、放進腦袋中的圖書館一樣,有需要時就在圖書館提取,不需費勁。

但怎樣才能把知識放在腦袋中的圖書館?方法很簡單:就是從重複記!重複記!重複記! (重要的事情說三次,重要的知識記三次以上)

如果你願意溫習三次,你已經成功了一半!另外成功的一半取決於溫習的:時機!

連續一小時溫三次,冇用!每隔幾年乜都唔記得晒先重看一次:冇用!重點在於:在你記得/遺忘的邊緣!在你忘記了若50%之時,重溫一次。就好像打針之後有抗體,但在抗體開始下跌時要打另一支針。

在這裏我們可以參考 the Forgetting curve。研究告訴我們,一個新學習的知識、隔了一天便已忘記接近一半,當你再溫習,你可以記得更多更久。再溫習,又可以把知識記得更多更久。如此類推。

長話短說:溫習最好的時間表就是:今天學懂了,隔一天、隔三天丶隔一星期重複溫習。溫得夠多了,便轉化為長期記憶。

在溫習過程中,如果善用記憶法,就更有效果。例如青玉案,那些複雜的文字配搭,當年我把它配著一個旋律去記。我說不出旋律的名稱但就是耳熟能詳的。如果我們有緣相見,可以唱一次給你聽!

The Forgetting Curve

Working Memory, Long Term Memory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