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心理學家的無奈:不如不見
03/03/2023
寫於10年前,初任心理學家的一個下午)
又到午飯時間。學校附近的餐廳人特別多。我在圓桌的一邊坐下,圓桌的另一邊坐著另外兩位打扮斯文的男士。
由於人生路不熟,我只好自顧的吃著飯,時而看看電視新聞。這圓桌其實很小,可說是伸手可及,兩位男士吃飯時也輕鬆地傾談著,我沒有刻意細聽,故也沒把內容聽進耳。只是,過了一會,眼見兩位男士看看我,再竊竊私語,明顯說話的音量也小了。
突然其中一位男士跟我說話。
「你會不會是我們學校的教育心理學家?」
「哦」原來他們是學校老師。「是呀,我是譚姑娘,剛來這學校還未認得所有老師呢,老師怎稱呼?」
「我是陳sir」「我是李sir」
「我仍在努力記著同事的名呢,可能將來有機會可以談談吧。」
「最好不好了。」
我更錯愕了,還未想到怎回應。老師再說一句「見到你都冇好野,最好都係唔好見啦」原來,老師總覺得是學生或學校出了問題才要「見姑娘」;原來我在老師心中是不祥預兆。
「除了補救工作,我們也有發展性的、預防性的工作的呢,有機會傾吓計都得啊。」只好這樣打圓場,逕自離開。
後記:隨着跟學校的合作時間長了,工作內容更豐富了。大家也建立起信任。終於,老師們也沒有再對我避而遠之,有時反而喜歡在走廊碰上我時,隨心地討論起學生的進步呢!(或是吐吐苦水卜說起某個學生仍是讓人生氣又擔心)
讓我歡喜讓我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