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有冇得好返?

09/30/2020

小朋友就像一舊紙黏土。在年紀越小的時候可塑性越高。

如果你有在他小時候努力塑造,他們能學習足夠的技巧、建立足夠的自信,將來也就能夠克服很多的難題。

但如果你一直沒有提供協助、紙黏土越來越難被塑造了。過了10年後再問「會好返嗎」可能紙黏土已經成形。至於他形狀如何,就只靠它的運氣或這幾年遇過什麼人了。

再問「如果我努力地塑造,是否可以完全冇事?」

我們需要了解多種SEN屬於神經發展障礙(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而困難的程度有着先天及後天的因素。

有些人小時候評定為讀寫障礙,透過自身的努力(不斷練習、學習技巧、發展強項)可以很好地克服閱讀及書寫上的困難。

有自閉症的小朋友,也可以學習社交技巧、社交行為,可以建立很好的友誼、享受社交生活。而有些人的自閉症症狀在成人階段也不太明顯。

有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小朋友,長大後隨着腦部的發展、自控能力也提升,可能有時仍然大頭蝦,但他懂得用清單、視覺提示、記憶法去幫自己。

這些都是克服困難的例子。可能他們有自身的困難(在測試中仍然出現認知功能缺損),但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應對的策略,他的「讀寫障礙/自閉症/過度活躍症」已經不再影響他的日常生活。他也不因為自己有這些症狀而自卑、反而透過認識自己的需要發揮所長。

如果這樣,家長我問你,是否叫做「好返?」。可能「好返/唔好返」已經不再重要,反而是「適應、自信」更重要吧。

所以在得悉小朋友有特殊需要時,是最好的提醒,1)今日比起明天是更好的機會去塑造紙黏土;2)唔講好唔好返,我講今日好過尋日

#今日好過尋日

#開心自信就好了

#紙黏土仲有冇人玩

#暴露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