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知道我個仔嘅IQ,幼稚園有冇得做IQ Test?
什麼是 IQ?點測試?
IQ= Intelligence Quotient = 智力/智能
簡單來說:IQ = 整體能力及在各同認知範疇的整體表現。即係仔仔女女的言語理解、記性好唔好、快唔快手、對圖像嘅解難能力等。
一個人嘅智力受着先天、後天嘅影響。
先天即是遺傳、基因,後天因素例如生活上的刺激、學習環境,會影響基因的展現。
心理學家會用智能測驗,來測試學童的智能。香港常用的智能測驗是《韋氏兒童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香港版)》(WISC-IV(HK)),適用年齡為6歲0個月至16歲11個月;或《韋氏幼兒智力量表-第四版(中文.香港版)》,適用年齡為4歲0個月至6歲11個月。其中WISC-IV(HK)的認可使用者,就只有臨床心理學家及教育心理學家(香港的心理學家名單可以在香港心理學會網頁查看)。
點解要用中文‧香港版?唔可以用國際版/美國版/中國內地版嗎?用國際版唔係更有代表性嗎?
以上的智能評估有香港用常模(意思是,在這個測驗推出前,使用了數百個香港學童來制定,所以評估出來的表現是跟香港學童作比較丶排除了不同文化因素的變數。)
點解WISC-IV(HK) 六歲先做,唔可以早啲做咩?
年紀越細,variance(變異/變化)越大。意思是我們更「沒有信心」測試出來的結果恰如其分地反映小朋友的真實能力。要知道嬰兒、幼兒的成長速度很快,而且每個小朋友的速度有快有慢。有些嬰兒10個月就開始牙牙學語,有些孩子要再過半年才開始學着說話,但他們都是正常的。
誰適合幼兒階段做評估?
我們最關心的是明顯落後(真的落後非常多)的小朋友,因為他們得到較早的支援可以有很大的改善。
但除了這批明顯落後(通常是低於兩個標準差,大約100個小朋友、最差的兩三個),其他小朋友的「快啲慢啲」都是尋常的人類發展。
如果你嘅小朋友唔係明顯比人弱好多,太早做智能測驗,不能夠有信心地丶準確地反映他的IQ,所以大家無謂嘥錢。
如果你覺得小朋友比較叻,家長可以在他成長階段加以培育,提供豐富的學習機會、富有刺激的學習環境,因材施教,做唔做測驗,就你話事啦。幾時做?小學階段做variance會細啲。
家長都應該問吓,帶兒童去做智能測驗的原因。如果你說想了解他的強項弱項、因材施教,這非常合理、無可厚非!不過智能測驗其實只是如實反映他的能力,很多時候家長透過仔細的觀察,已經大致知道小朋友哪一方面比較出眾/有待發展。
另外進行智能測驗/標準化評估亦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滿足某些機構的收生條件。讓孩子取得適合的學習資源。
最後,做完之後測驗,如果只看數字,是沒有意思的。最重要的還是透過智能測驗認清孩子的學習能力或是透過評估過程觀察孩子解難的習慣。我個人認為,不要低估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認識。有時你從生活習慣的觀察,已經可以很大程度地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
#IQtest #智商 #幾時做IQtest
#做來做乜 #因材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