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以外的選擇
回家後,你最喜歡做什麼?我喜歡發吽哣(放空),或無意識地看看手機。
你的孩子呢?他喜歡玩手機嗎?他會否得很投入,而且手機一被拿走就會發狂?
有時在餐廳看見孩子對著手機著迷,扭計要手機,沒有手機就誓不罷休丶情緒爆發。爸爸媽媽可以做什麼?
我見過家長一邊罵一邊交出手機。但記住每次家長交出手機,其實是強化了孩子扭計的行為。
但沒有手機又可以做什麼?要知道當大人一有空時都會忍不住看手機,小孩子要沒有手機又談何容易。
所以,小孩子更應從習慣着手。從小就應該控制使用手提電話/平板電腦的時間。在2004年,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便指出一至三歲月大的孩子,每增加一小時電視,到七歲時,他有注意力問題(attention problem)的機會就增加10%。這文章並不是主將孩子完全不用手機;手機只是一個媒介,就像電視一樣;這媒介在適當的使用下可促進學習;但使用不當時卻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因此手機的使用應是:有特定時間及長短,有特定的內容的;但下一次當孩子扭時不妨問一問,這是你安排給他的玩手機時間,抑或是自己怕他煩而無意識地強化了孩子扭計的行為。
若要拿走手機,孩子需要一些替代活動。不玩手機,可以做什麼?有兒童雜誌嗎?有隨身小玩具嗎?有圖書嗎?有一個願意陪他玩的大人嗎?
記得我小時候那個沒有手機的時候,爸爸媽媽在飲茶看報紙,我和哥哥便要想怎樣為自己打發時間。玩左一拳右一拳,在報紙上的名人畫成花面貓,在點心紙上把中文字中的「口」字填黑。
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手機以外的東西,是需要時間和無比的耐心的。
在我管教孩子的理念中,使用電子產品(手機/平板電腦)是一種特權,而不是一種常態。使用電子產品前,要先定好一些規則。
「做完應該做的事,就可以做想做的事」,例如:做完功課,就可以玩20分鐘(要訂好時間)遊戲/看短片(要訂好內容)。
切實執行,特權用完了,就回復正常生活。當然,為孩子養成健康的興趣(下棋、畫圖畫、跳舞、打球)這些活動就更理想呢!
孩子其實不缺玩樂點子
但一定需要我們的陪伴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