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有啲人就係咁叻?
有「研究專家的專家」("Expert on Experts")之稱的認知心理學家Anders Ericsson其中一個實驗研究了一班約二十歲小提琴學生。當中有的最終成為世界級演奏家、有部份是出色的演奏者、有部份如願當音樂老師。研究發現他們最明顯的分別在於「投入的時間」:世界級的演奏家投入10000小時,良好的演奏者投入8000小時,未來小提琴老師投入4000小時。
這實驗在鋼琴家的研究也一致。
研究發現「專家」與「不是專家」的分別,在於投入的時間多寡。
後來爆紅的暢銷書《Outliers》(作者Malcolm Gladwell)也提到這個研究,並提出成為專家的「10000小時定律」。
其實,除了「投入時間」的「量」之外,Anders Ericsson 進一步指出了「投入時間」的「質」。他提出了「慎重刻意的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這個概念,指出不是「漫無目的、過吓日辰」的投放時間就能讓你成為專家。
這「刻意的練習」包括了:離開comfort zone、即時回饋並修正、清晰的訓練目標、着眼技巧建立這幾點。
所以,如果你想成為專家,你要花比人更長的時間(也有時要抵擋一些誘惑丶把時間投入在你選擇的範疇),你要認清自己的訓練目標,專注、刻意地提升技巧。
最後給你Anders Ericsson 的鼓勵:The resulting progress comes as a series of baby steps. None very impressive on its own but they can add up to an incredible journey. 進展來自於一連串的嬰兒學步,沒有其中一步特別令人欽佩,但加起來卻是最難以置信的旅程!
《悼》Prof. Ericsson於2020年6月完成了人生旅途。在此多謝Prof. Ericsson 對業界的貢獻,而他的研究對於我個人啟發甚深!
#離開comfort zone #10000-hour rule #重質重量
#Mindful Deliberate Practice #Baby steps
#deliberate practice makes perfect
